【地理位置】高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,宜宾市中南部,地处北纬28°11′~28°47′与东经104°21′~104°48′之间,东邻长宁县、珙县,南界筠连县,西和西北接叙州区,东北连翠屏区,西南与云南省盐津县毗连。地形狭长,东西最大横距32千米,南北最大纵距 61千米,全县辖区面积1312平方千米。地势南高北低,海拔274米~1252.1米。县城庆符镇,位于县境中部,距宜宾市中心城区35千米。【历史沿革】高县,古夜郎属地,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即有人类生息,周为僰人聚居地,后归附秦中央王朝。汉武帝元光五年(前130年)开夜郎置南广县(今高县境内),到南朝齐时(479—502年),南广县沿袭632年,隶属、地域不断变化,县名、县治无改。南梁时南广县没于“夷獠”,隋时政区建置废弛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羁縻高州,领牁巴(治今高县可久)、移甫(治今高县龙潭)、徙西(治今筠连县镇州)三县,领户二十一,是为以“高”为名之始。北宋神宗熙宁六年(1073年)省三县入州,熙宁八年(1075年)羁縻高州地归入淯井监,政和四年(1114年)改淯井监为长宁军。元世祖至元十七年(1280年)于原羁縻高州地置高州,治所陈村;元顺帝至正年间(1341—1368年)高州治所迁怀远寨(今文江镇蔬菜村)。明太祖洪武五年(1372年)降高州为高县,治所怀远寨;明武宗正德十三年(1518年)高县复为高州,迁治所于中坝(今文江镇治所),隶布政使司叙州府,领筠、珙二县。清世祖顺治元年(1644年)降高州为高县,沿袭至清末。1912年至1945年5月,国民政府沿用清制,县名、治所、境域四至不变;1945年6月,高县划出14个乡置沐爱设治局;1948年12月沐爱设治局升为沐爱县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县名、治所、境域四至沿袭旧制。1950年2月省沐爱县入高县,地域四至同清代。1950年高县隶川南行政区宜宾专区。1952年9月,恢复四川省建制,高县属四川省宜宾专区。1953年10月高县划出四、五、七3个区(原沐爱县地)归筠连县。1960年1月并庆符县入高县,县人民委员会驻中坝(今文江镇)。1967年4月宜宾专区改为宜宾地区,高县隶之。1983年10月划南广镇和南广、古叙、大益3个公社归宜宾市(今翠屏区)。1996年10月撤宜宾地区设宜宾市,高县隶宜宾市。2001年12月17日高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文江镇迁庆符镇。2019年底,经过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村建制调整,高县由原19个乡镇调整为13个镇,行政村由285个调整为195个,村民小组由2376个调整为1672个。2023年4月高县珙县行政区划调整划出沙河镇跳墩村(辖12个村民小组),7月同心社区优化调整新增4个居民小组,全县合计13个镇、194个村、村民小组1660个,23个社区、居民小组191个。【政区】高县辖庆符镇、文江镇、来复镇、沙河镇、罗场镇、庆岭镇、蕉村镇、月江镇、胜天镇、嘉乐镇、落润镇、可久镇、复兴镇13个镇,194个村1660个村民小组,23个社区191个居民小组。高县镇、村(社区)名称一览表镇村社区村(居)民小组庆符镇东升、鹅卵、骆家、丛木、水鸭、五公、黄桷、百家、西江、百通、小靖、苽芦、游鱼、永联、二龙、普陀、黄荆、清溪、葛藤、泡桐、金鱼、河心、白岩、星光、四烈、大华、金星、水井、水塘、苗儿硕勋社区符江社区东升社区先峰社区希望社区村民小组283个居民小组85个文江镇胜利、七宝、籁笏、凉村、大桥、棕树、新胜、黄泥、云山、文江、剑南、石龙、腾龙、同心、凉风、石塔、楠木、芙蓉、得狼、花庄、腾然中心社区柳湖社区滨河社区民主社区怀远社区村民小组215个居民小组54个来复镇崇新、太平、新农、燕子、百花、金村、运动、大屋、新南、明朗、永宁、青㭎、石梯、天凤、响石、柏香、大山、滚沱、新华、文和、陈垇、龙咀、高凤、通书同心社区天台社区宜庆社区村民小组204个居民小组13个沙河镇天府、马道、革新、白庙、麻柳、二七、三八、上龙、大里、凤翔、杨柳、上古、雪顶赛金社区村民小组117个居民小组7个罗场镇红旗、解放、田村、新集、新荣、桐林、天堂、兴场、林湖、陈村、顺江、马店、春茗、公平、前哨、羊田、光辉翰笙社区村民小组128个居民小组8个庆岭镇凤凰、莲花、红庙、文武、山河、桥坎、中和、顺利、下华、龙泉、印田、太源、三块、先娱、向阳同庆社区村民小组130个居民小组3个蕉村镇康兴、青云、裕丰、文治、联民、联合、龙潭、万古、仁和、德坪、吉新、龙政凤凰社区村民小组96个居民小组3个月江镇中山、三胜、三角、瓦堆、川新、双坝、福顶、顺和、福胜福溪社区村民小组98个居民小组8个胜天镇马鞍、农民、五马、凤鸣、新和、新民、新福、安和、汪家、英鼓、三河、共和长盛社区村民小组87个居民小组3个嘉乐镇两河、渔舟、长丰、人民、卢湾、云鹤、天星、新油、龙旺、光明广乐社区村民小组81个居民小组3个落润镇红星、普和、前进、公益、五星、国安、前锋、高兴、塝上、振武、新寨玺润社区村民小组84个居民小组1个可久镇龙口、南红岩、永安、高坡、菊花、屋基、红意、红花、星山、团包、进步、永和、高岭永兴社区村民小组84个居民小组1个复兴镇群乐、仁共、治安、上坝、娱乐、白鹤、陈正兴新社区村民小组53个居民小组2个【人口和民族】2024年末,全县户籍总户数14.84万户,总人口50.93万人,比上年末减少0.24万人。其中男性人口26.55万人,女性24.38万人。当年出生人口3130人,死亡人口3805人,人口出生率6.13‰,人口死亡率7.45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-1.32‰。2024年末,全县常住人口37.2万人,比上年末减少0.4万人;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.17%,比上年末提高0.14个百分点。高县现有34个少数民族类别,少数民族人口4792人,占全县总人口的0.94%,其中苗族3166人、回族537人、彝族242人、土家族218人、壮族182人。【气候概况】2024年高县年平均气温偏高,日照总时间偏长,总降雨量偏少。2024年年平均气温19.7℃,较历年平均气温18.2℃偏高1.5℃。年最高气温40.9℃,较历年最高气温42.1℃偏低1.2℃。年最低气温1.6℃,较历年最低气温-1.8℃偏高3.4℃。年总降雨量851.3mm,较历年平均值943.2mm偏少91.9mm(9.7%)。年总日照时数1219.7小时,较历年平均值1099.2小时偏多120.5小时(11.0%)。异常气候现象】与历史同期平均值相比较为异常的气候现象有:1月平均气温偏高2.5℃;2月降水量偏少71.7%;4月降雨量偏多102%;5月降雨量偏多89%;6月日照偏少52.8%;7月日照偏少37%;8月平均气温偏高3.3℃、降水偏少50.9%、日照偏多64.7%;9月平均气温偏高5.3℃、降雨偏少47%、日照偏多116%;11月降水偏多51%、日照偏少51.3%。【地形地貌】高县属丘陵地带,西南高,东北低,海拔274米-1252.1米,低山、丘陵、平坝、中山占有的比例分别为75%、19%、5%、1%,境内有大小河流30条左右。深丘低山:主要分布在南部罗场镇、嘉乐镇、可久镇,东部的复兴镇、文江镇,北部的月江镇,幅员面积为36990.44公顷。浅丘:主要分布在高县的中部、东部和北部,幅员面积为77944.15公顷。平坝: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丘陵河谷地带,地势平坦,幅员面积为17100.03为公顷。【水系】高县地势南高北低,南广河由南向北纵穿县境,东、西地势较高,中部地势较低,大多数溪流流入南广河,至南广口注入长江。全县水系共分为三个水系:即南广河水系,金沙江水系和关河水系。南广河水系集雨面积占全县辖区面积的95.95%,其余金沙江水系,关河水系集雨面积分别占全县辖区面积的1.92%、2.13%。全县纳入河湖长制管理的河流共14条,河道总长度337.4千米,其中,“三江九河”(宜宾市市管河道的简称,三江:长江、金沙江、岷江;九河:南广河、宋江河、长宁河、横江、黄沙河、西宁河、箭板河、古宋河、越溪河)2条,总长度115.55千米;县管河道12条,总长度221.85千米。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1条为南广河,河道长度81.2千米;流域面积50-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6条,河道总长度153.29千米。【土地资源】高县土地总面积为131275.64公顷,其中湿地21.01公顷,耕地39901.78公顷,园地8368.15公顷,林地53982.06公顷,草地197.50公顷,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2700.14公顷,交通运输用地1639.50公顷,水工建筑用地81.94公顷,水域3031.48公顷,其他用地11352.08公顷。湿地均为内陆滩涂21.01公顷;耕地39901.78公顷,其中水田14144.83公顷,水浇地1.96公顷,旱地25754.99公顷;园地8368.15公顷,其中果园1263.22公顷,茶园3970.92公顷,其他园地3134.01公顷;林地53982.06公顷,其中乔木林地39819.96公顷,竹林地10139.16公顷,灌木林地693.49公顷,其他林地3329.45公顷;草地197.50公顷,全部为其他草地;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2700.14公顷,其中建制镇1648.34公顷,村庄10702.76公顷,采矿用地248.44公顷,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00.60公顷;交通运输用地1639.50公顷,其中铁路用地205.61公顷,公路用地1433.61公顷,港口码头用地0.28公顷;水工建筑用地81.94公顷;水域3031.48公顷,其中河流水面1961.22公顷,水库水面467.62公顷,坑塘水面490.75公顷,沟渠111.89公顷;其他用地11352.08公顷,其中农村道路用地2113.04公顷,设施农用地179.19公顷,田坎9036.61公顷,裸土地3.13公顷,裸岩石砾地20.11公顷(上述统计数据来源于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同口径数据库)。【植物资源】全县木本植物250多种,草本260多种。乔木多为马尾松、杉木、柏木、湿地松、火炬松、喜树、桉树、红椿、桤木、大头茶、润楠、合欢、南酸枣、青冈、香樟、四川木姜子等;竹类有慈竹、黄竹、楠竹、苦竹、斑竹、水竹、绵竹、撑绿竹、巨竹、麻竹等;经济树种有茶、桑、油桐、黄栀子、桃、李、梨、柠檬、柑橘、油茶等;灌木有槲栎、马桑、蔷薇、楤木、杜英、乌泡、盐肤木、柃木、杜鹃等;草本有白茅、芭茅、芦苇、凤尾蕨、铁芒箕、里白等;珍稀濒危植物有桢楠、银杏、桫椤、红豆树、红豆杉等。【动物资源】高县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爬行类、两栖类、鸟类、水禽类和兽类五大类。爬行类动物主要有菜花蛇、乌梢蛇、岩斑蛇、棋盘蛇等,属全县分布,汉王山一带有玉斑绵蛇生存。两栖类野生动物有大倪(娃娃鱼),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,分布于南广河流域。青蛙、蟾蜍分布于全县农田、小塘、溪沟。鸟类主要有麻雀、林雀、画眉、棕背伯劳、松鸦、大山雀、喜鹊、白头翁、黑卷尾、红嘴相思鸟、岩鹰、猫头鹰、雉鸡、鸳鸯、夜莺、白腹锦鸡等。其余农林益鸟全县范围内有分布,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鸳鸯、红嘴鸥、红隼、斑头鸺鹠在全县范围内时有发现。水禽类野生动物有白鹭等鹭科动物及普通秋沙鸭、大麻鸭、黑颈鹧鸪、秧鸡等,主要分布于全县河流、湖泊、农田。国家二级野生动物绿头鸭,分布于县内少数地方。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穿山甲、斑羚、豹猫、林麝,穿山甲在罗场、可久靠云南一带有所发现,斑羚、林麝在来复鸡爪山曾经发现过,豹猫在汉王山时有发现。红夹长嘴松鼠、果子狸、豪猪、草狐在全县范围内都有分布,草兔分布在全县各地。【矿产资源】高县矿产种类较多、资源总量丰富。全县共查明和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金属、能源矿产、水气矿产、非金属矿产共4大类21种,能源矿产有煤炭、天然气、煤层气、页岩气等;金属矿产有铁、铜等;非金属矿产有石英砂岩、石灰岩、白云岩、粘土、玄武岩、方解石、砂岩、页岩等;水气资源有饮用天然矿泉水、理疗天然矿泉水等。【自然景观】高县位于宜宾市中南部,是秦五尺道和南方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,享有“乌蒙西下三千里、僰道南来第一城”之美誉。高县属革命老区县,孕育了革命先驱李硕勋、文坛巨匠阳翰笙、红军骁将张锡龙、共和国第四任总理李鹏等杰出人物。高县认真贯彻全域旅游发展战略,围绕“丝路茶乡•红色高县”形象定位,坚持“全资源整合、全景式打造、全要素提升、全机制优化、全域化建设”新格局,积极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旅游产业新模式,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2个(胜天红岩山景区、大雁岭景区),国家AAA级景区2个(蜀山茶海景区、文武荷田景区),国家AA级景区2个(果城花乡景区、可久红岩山景区),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(胜天桫椤海生态旅游示范区、七仙湖生态旅游示范区);省级湿地公园1个(七仙湖湿地公园);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(李硕勋纪念馆);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(中国红茶庄园);省级森林康养基地3个(大雁岭森林康养基地、可久金竹坪森林康养基地、白岩寺森林康养基地);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2个(胜天镇、可久镇);天府旅游名镇1个(来复镇),天府旅游名村1个(来复镇大屋村);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(来复镇大屋村、胜天镇安和村);中国传统村落1个(胜天安和村);国家森林乡村2个(胜天镇安和村、来复镇大屋村);市级乡村旅游重点镇3个(胜天镇、来复镇、庆玲镇),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9个(落润镇公益村、来复镇陈垇村、庆岭镇桥坎村、嘉乐镇人民村、庆符镇小靖村、来复镇燕子村、胜天镇凤鸣村、沙河镇白庙村、复兴镇白鹤村);市级研学旅行基地2家(高县大雁岭茶旅文化园、胜天红岩山李文化研学基地、高县沙河镇荣氏家庭农场)等核心吸引物,已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、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省字号品牌11个,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、全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等国字号品牌10个。【地方美食】自古高州多美食,有早白尖、川红、云州、龙溪、峰顶寺等茶香缕缕,有酒香千里的金潭玉液、蕴含地方礼仪文化的川南请春酒、充满浓郁乡愁的高县土火锅、麻辣鲜香的沙河豆腐,还有沙河板鸭、羊田粉条、桫椤乌鸡、粑果子、查氏黄粑、何氏鸭儿粑、徐阿婆红豆腐等舌尖美味,构成琳琅满目的“味道高县”。【文物古迹】经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初步核定,高县有不可移动文物569处,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(12个点位)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。登录可移动文物551件,其中二级文物1件、三级文物124件、一般文物426件。【地方民俗】高县拥有川南请春酒、说春、僰道婚俗、川南尝新、回车马、车车灯、牛牛灯、知客司、札冬班、挑金银水、打铁花、烧龙、七夕巧果等17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。 查看更多

党政机关

主办:高县人民政府 运行管理: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:0831-5419777

政府网站标识码:5115250001   川公网安备 51152502000120号 蜀ICP备05031325号-1